第九十八章·封官
按照大夏朝的规制,竹宗臣之前已经给皇上上过升任的折子了,还是秉笔大太监徐亮帮忙递上去的,还能容他再上一道反悔的折子?
只是竹宗臣他吃准了这小少爷是个不谙世事的主儿,所以故意做出一副样子来激他一激。
曾子仁呢,倒也不是立马被他这一激就改变了主意,但是确实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中,
四川都指挥使!那可是从三品的封疆大吏,虽然前面加了代理两个字,但是在大夏朝,代理和正职不就是个过度时间问题而已嘛,
老爷子生前自己多次想要个把总的官儿,都没能如愿,这次一顶如此巨大的乌纱帽丢在自己面前,已经足够动摇他那遵从“遗愿”的想法了。
竹宗臣看着面前的这只手,嘴角轻扬,然后慢慢的放下手里的笔,故作不解的问道:“贤侄,如此是谓何意?”
曾子仁倒也没有直说,很是委婉的问道:“我....我是想问大人处事果决、公正严明,为何不自己接了那都指挥使的位置,而是.....而是推荐小子?”
也不知道曾少爷绞尽脑汁从哪想出来的这两个形容词,把竹宗臣说的都笑了,
竹宗臣端起桌案上新换来的热茶,贴在脸前斟了两口,也顺便掩饰一下发笑的面庞,然后又换上一副叹息的表情道:“贤侄有所不知啊,这要是论起地方政务、税收人事,那老夫比谁都是不遑多让,但是要提起这战阵军事,这并非本官所长啊。”
他又轻轻的拍了拍身前曾子仁伸过来的胳膊,故作夸赞道:“老指挥使经营四川军务数十载,大大小小的武官无不拜服,现在能接替老大人位置的,也只有你啊,其他的人何以服众啊?”
实际上即使是边军,那也是总兵的帽子戴在谁头上,麾下的将士就听谁的,绿营就更是这样了,两营兵马三千多人直接调走真是的曾子仁以为的那样,由于自己或者老爷子的个人魅力吗?还不是因为手里的虎符!
真要是有一天,他曾子仁能凭借着自己,不经朝廷的旨意就能调动兵马的时候,王京里弹劾他的奏折可能都要摞的比太和殿还高了,皇上的屠刀离他也就不远了。
竹宗臣自己不接都指挥使这个位置,也是一样的道理,四川军政大权集于一身,那御史的眼睛还不一下子全集中到这儿了?这升任调动的关口,一下子凑这么多饿狼一样的眼睛过来,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再者说。”
竹宗臣又继续添一把柴,打算把曾子仁心里的这股子欲望之火,燎的更旺一点,
“老指挥使惨死在五谷教乱匪的屠刀下,作为儿子不应该手提三尺青锋,为国效力、为父报仇吗?贤侄这一头扎进乡下自是快活,杀父之仇不报,大丈夫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
“可是....”
曾子仁显然还是有点儿过不了曾老爷子那一关,
“可是我爹生前交代我了,让我回乡下去,我如果接了这差事,不就是违抗了爹的意思了嘛。”
竹宗臣听了差点没伸过手去给这小少爷一巴掌,违抗你爹的意思?
你去绛云楼醉酒闹事时候怎么没想过你爹的意思?
你收夏昂银子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违抗你爹的意思?
你偷虎符调兵的时候咋没想到还有你爹的意思?
老指挥使几十年你都没*好的儿子,现在到我这儿来了,还变成了个乖孩子了,这要是曾汉儒泉下有知,搞不好还要跑上来谢谢我呢!
虽然他心里气恼,但是脸上还是摆着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劝道:“我的贤侄,这富家翁什么时候都能做,等你带着大军剿灭了五谷教,衣锦还乡之时,再去遵从老大人的遗愿,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到时候忠孝两全、义薄云天的都指挥使曾子仁会被大夏朝所有的百姓传为佳话,即使百年之后也将会是曾府祠堂里最显眼的一幅画像,你的子子孙孙都会以你为荣!”
竹宗臣为曾子仁亲手烘制的这一张宏愿之饼,简直是又大又圆又有料,勾的曾子仁心中再无半分顾虑,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
曾子仁听完,激动的起身跪倒在了竹宗臣的身前,拱手拜道:“深感竹大人提携再造之恩,子仁定不负所托,为国尽忠,剿除五谷教,告慰老父的在天之灵。”
他的脑海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得胜归来时,受万民敬仰的画面了,身挂明光铠、手提镏金镗,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少指挥使,
竹宗臣见曾子仁这样子已然是答应了,赶忙堆笑着将他扶起,“曾指挥使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小少爷被竹宗臣这一喊,显然已经有些云里雾里了。
竹宗臣将他面前的这一尊虎符,又推回到了曾子仁的面前道:“曾指挥使既然既然决议已定,这虎符就好生收下,切莫要往老夫面前推了。”
曾子仁猛地点点头,又将那尊铜疙瘩揣回到了自己的怀里,朝着竹宗臣感激道:“以后还要靠竹大人多多提携才是。”
“哪里哪里,你我二人已经同殿为臣,提携二字老夫可不敢当呐,有事多多商议便是。”竹宗臣赶忙摆摆手,故作歉然道,
曾子仁孩子似的咧嘴一笑,听明白了竹宗臣的意思,赶忙拱手道:“唯布政使大人马首是瞻!”
-----------------------------
三日之后
成都城外
安逸带着大军取道龙安府,几乎是绕了一个大圈,才又重新返回成都,几个人在城外拱手告别,江云和裴振风回绿营,安逸则带着金铭尹、姜尚会松岭村去。
虽然距离他们前往狐岭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少时间,但是再次回来,却让他有种恍如隔世、劫后余生的感觉,
可不是嘛,差一点就回不来了,一共带出去一千五百军士,就回来了六百多人,四百多中军营加上二百多火器营,剩下刚刚加入的九百多青壮小伙子,全把命留在了那座荒郊野岭上。
刚刚踏进松岭村口的时候,就感觉到不一样了,
原本只是在校场周围,现在连村子外面都随处可见一队队巡逻的军士,门口还搭起了一座哨塔,两名哨兵拿着挎着腰刀站在门口,活脱脱的把这个小村子变成了一个军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