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方的战事打了数月,南方有大元帅镇守,虽然战役大小时有发生,但却总是能稳稳防住,甚至偶尔一两次还能打退对方。
北境可就没有这么安逸了,从开战以来,北境每日死伤无算,北境妖族仿佛不在乎死伤,以伤换死,以死换死的打法,打得北境将士胆寒,上将军韦长峰也死在了一次伏击里。这样的对战没支撑过两个月,北境军士便不再出城迎敌,靠着巍峨的城墙勉强抵挡妖族的进犯。
即使是这样,北境仍有众多将士战死。眼看着,北境日渐不支,燕皇一次又一次从各州郡调集兵马支援北境,对燕牧之更是下了十九道圣旨,让他派兵来援,而燕牧之每次都只是派遣区区几万人,按照北境每日死伤将士的人数,这几万人连两天都不够死,甚至可能一天半都不够。
燕皇也不是没有强调多派兵马,可只要一超过十万,燕牧之就以南荒战事吃紧为由,竟然抗旨不遵!
这也是宫中瓷器玉器日益减少的原因之一,或者,没有之一?
战事打了两年,北境原来的防线一退再退,如今离中原地区只剩下七千余里,若是再退,恐怕燕凌云又要经历一次兵围皇城了,可这一次,还能有第二个燕牧之吗?
各州郡为了支援北境战事,也是民不聊生,赋税一涨再涨,已经有了不少流民,饿死的不计其数,民怨四起,坊间更是传出燕皇无能的流言。
若非燕皇惧怕大元帅功高震主,被夺了实权,怎么会同意那么荒唐无理的请求,竟让堂堂大元帅去镇守蛮夷之地。这不是昏庸无能是什么?
流言一出,民怨更盛。就在内外交困之际,左路兵马大元帅竟然率军直奔北境!
燕云铁骑一路疾驰,全是重甲披身,所过之处,隐有地动山摇之势。大军从南至北一路奔来,只用了五日,到北境之日,未作丝毫休息。
久未打开的城门,突然响动,一股黑色洪流奔腾而出。妖族也迅速反应立刻集结队伍准备手撕了这帮无知的人族士兵。
然而,当黑色洪流一接触到妖族大军之时,堪称摧枯拉朽,好像洪水奔涌时不经意间冲垮了小河堤。妖族大军竟然没能第一时间挡住这股黑色铁骑的冲击,被杀了个对穿,黑色铁骑冲过大军后,又折返,再一次杀穿回去。
这次妖族有了准备,竟然还是没有挡住,连最坚硬的雪晶兽也会受伤,妖族统领立刻下令后撤。
只是一次冲锋折返,笼罩北境的那股死亡气息仿佛都被冲散了。士气顿时高涨,随后数日,北境将士在大元帅的带领,接连收复失地,直逼当初的镇北关。打到如今,世人皆知,这很可能便是最后一战了,大军在镇北关三百里外扎营,修整了半月。就在大军积极准备决战之时,妖族居然派来使者。使者与大元帅在营帐中交谈了半日,便离去了,谁也不知道,到底交谈了什么。只知道七日之后,镇北关的妖族撤军了,大军毫无损伤的夺回了镇北关。
本以为到此为止,谁知,大元帅竟然要率军深入北离雪原追杀妖族。大军一半留下镇守边关,一半追随大元帅杀入雪原,在千里冰原上,双方激战无数次,银白的雪原染上了一层红晕。最终双方在归巫山决战,世人只知道那场战役的惨烈,妖王和大元帅同归于尽,妖族消声灭迹,却无人知晓详情。
大元帅捐躯之事传回皇城不久,燕皇燕凌云举行了国殇礼。在举国哀悼之时,南荒,破了。义军高举大旗,携着南蛮部落和十万大山的妖族直逼皇城,人们还没有明白为何固若金汤的南荒会被攻破之时,皇城的城门,倒了。燕凌云死在了龙椅之上,义军攻进皇城之时,燕凌云就已经死了,凌迟处死。
......
燕皇朝就此覆灭,后人看来极有戏剧性,并充满了疑惑,最终无从考证,除了那些修真界的修士和一些活的够久的老怪物可能知道以外。那些前尘旧事,渐渐成了传闻,成了乡间野史,最后成了某个胡诌的故事。
......
还好修士活的够久,能看见很多。后来又经过几场争夺正统的战乱,终是迎来了太平。新朝的国号以新君的姓氏命名为,武。定京都于常安。
......
次年,千寒山顶有数座高楼建起,正前方有一楼阁,其上书:风雪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