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datu360.com
字:
关灯 护眼
达达书屋 > 求活在金朝末年 > 三十四章:陈宪的秘密

三十四章:陈宪的秘密

陈宪回来后的第三天,张柏和杨小乙找到他,告诉他,他之前要求的东西,已经完全按照他画出的图样加工完成。

听了两人的报告,陈宪顿时显得十分高兴,他跟着两人离开了书房,来到院子后面的作坊中。

走进作坊,看着有条不紊,嘈杂但有序的忙碌着的少年们,陈宪突然有一种走进工厂车间的感觉,看着这一切,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杨员对于他能这么快,带出这么多,这么优秀的徒弟,并且维持如此高的产量,非常意外。

这消息,陈宪大都是从吴亮嘴里听来的,吴亮姐姐曾经是杨员外的母亲,杨老夫人房里的使女,她丈夫如今是杨府里颇为说的上话的管事,在府里颇有些耳目。

吴使女听了风声,都告诉了地底,并劝弟弟不要再和陈宪来往,吴亮却跑来把这些消息告诉了陈宪,这也是让陈宪产生危机感的原因之一。

以前,陈宪还有些不太理解,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一个三十多人的作坊,一个月才打三十把刀,而且还是精简工艺后的结果,这已经够慢的了,为什么还有人会觉得意外。

当他默写了一遍《国富论》之后,他突然理解了杨员外的意外。

这其中的秘密就是九个字,“分工合作”“标准化生产”。

说句实话,在最开始安排作坊生产的时候,陈宪并没有想到分工合作这件事情,但他在安排学习和生产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将手下的学徒分为几个不同的组。

比如铁匠组就分为四个小组。

第一组叫备料组,专门负责对材料进行折叠锻打,只学折叠锻打的技术,其他一概不理。

第二组叫成型组,专门负责用备料组生产的铁料,以包刚法锻造武士刀外形,这一组的员工都是学徒中最优秀的,李石和张柏和张松兄弟等人都是这个组的。

第三组叫整形组,专门负责在武士刀淬火前,用榔头和锉刀对退过火的武士刀刀坯进行整形和表面修磨。

第四组叫精磨组,用磨石对淬火成功的武士刀进行精磨。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分工合作,几乎成了一种本能,根本不用想就会这么做。

但没有读过国富论,也没有经过现代工业洗礼的古代人可不懂分工合作的好处。

其实大多数已经习惯了现代工业的现代人,可能也不是很明白分工合作到底有多大的优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针的生产为例,说明了分工合作的巨大优势。

一个传统的制针工匠,即使他非常熟练,一天最多也不过生产一二十枚针。

那么,当针的生产被分为十八道工序,让十个工人分工合作之后,它的日产量是多少呢?四万八千枚!平均每人四千八百枚!

当然,这个产量中有着机器的作用,但十八世纪的机器,在现代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手工工具罢了,而且,也正是细致的分工,才使机器的产生有了需要和可能。

这个效率的提升,足以说明分工合作的巨大优势。

推荐阅读: 惟我神尊 以为自己是女人的男人 [网配]原来大神是个受 重生之兄有弟攻 不要不要放开我 这坑爹的人参 大着肚子奔小康 修仙道之——躲不掉的孽缘 不能动 运动裤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