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datu360.com
字:
关灯 护眼
达达书屋 > 三国之银狐 > 第一百零六章 各方态度

第一百零六章 各方态度

眭亭辩经之后,沉晨的名望渐渐在乡野和整个荆州传播。

襄阳周边各县城乡亭,都知道在隆中乡的眭亭有一位十二岁的小郎君,不仅品德极好,而且才学极佳,甚至领兵打仗,击败过曹操,因此名满荆州。

但目前也仅限于此,一夜之间成为名士大儒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仅跟才学年龄有关,还跟世家门阀的推动有关系。

当时名望传播,仅仅靠乡野的话,根本传不了多远,还得靠上层赏识,以及世家门阀的推动。

沉晨有乡野名望,刘表站在他身后,乡野和上层没有什么问题。但中间的世家门阀都是一门心思想投奔许都朝廷的,还有大量南下避祸的名士大儒也心向天子。

所以在他们看来曹操现在正在“匡扶汉室”,沉晨与他作对,那就是在阻碍汉室复兴。因此想让他们帮沉晨扬名,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造成了沉晨虽有名望,不过却很难广泛传播出去,也得不到那些世家门阀、名士大儒的认可,只能在乡野流传。

但即便如此,在十二岁这个年纪取得如此成就,也很了不起。孔融小时候,也不过是因为让梨而被大家夸赞,他却已经能做到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令世人为之瞩目。

当天邓洪和刘先回去之后,就向刘表汇报了情况。

刘表向来都有自立之心,对荆州那些劝他归附的大儒名士以及中下层世家没什么好感,听到沉晨挫败了他们的攻讦,大为高兴道:“阿晨确实聪慧过人,没有令我失望呀。”

邓洪忙道:“阿晨说,这都是因为时常向明公请教的缘故。古人云,分辨是非,祛邪扶正。是明公教会了他微言大义,知道曹操不过是窃国之贼,明公才是匡扶汉室之人,因而愤然抨击。”

“善。”

刘表微微点头,环顾左右说道:“阿晨虽然年幼,但可为南州名士冠首也,待他再过几年,我必召他入仕。”

邓洪说道:“多谢明公,阿晨也早就想为明公效力了。”

“嗯,你们先去吧。”

刘表挥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邓洪与刘先便告辞离开。

等他们走后,刘表眯起了眼睛,开始思索。

他目前想自立的意图,除了身边人以及那些极为聪明的人以外,还很少有人知道。

真正他的意图暴露到全天下人都知晓,要等到两年后。

长沙太守张羡响应朝廷号召对抗刘表,被他平息,吞并了张羡的部队,带甲之士十多万,拥有荆南甚至染指交州之时,才渐渐被人发现。

因为在那之后,他就开始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

届时刘表之心,路人皆知,基本上就差称帝了。

但目前荆州心向汉室的人太多,他还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只能隐晦支持沉晨。

不过沉晨是力主抗曹的人,而且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才,他也考虑清楚,等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他。

称帝的美梦呀。

刘表微微有些失神,看着眼前香炉缓缓燃烧起来的青烟,眼神一时有些迷离起来。

.......

.......

邔县,位于汉水西南岸,距离襄阳约一百二十里,为后世宜城市城北面十里处。在当时这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池,它的北面是中卢县,南面三十里就是宜城县。

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世家南下避祸,使得襄阳当时极为昌盛。无数名士、大儒、世家、门阀、豪强涌入期间,居住在这周边的名士和大儒不胜枚举。

而南方各大世家,也多居于襄阳以南,从襄阳城一直到宜城县,南方连绵一百余里,沿途一路,竹叶森森,河水流淌。

顺着汉江远远眺望,只见一栋栋华丽的庄园耸立,碉楼豪宅连成一片。

青石板铺成的道路,田园一望无际,朱轩軿辉,华盖连延,富商豪强世家无数,门庭车马无数,远处太山山峦翠绿,美不胜收。

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冠盖里”,不止是它的繁华昌盛,还因为有数十家祖上出过两千石的官员定居于此。

其中荆州八大世家,庞、黄、蔡、蒯、马、习、杨、向当中,就有数家祖居此地。

除此之外,还有廖化家族、殷观家族、张悌家族等中小宗族栖息。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宜城到中卢再到襄阳的沿途百余里路上,无数朱门大院当中,就居住着能影响整个荆州局势的豪门世家。

这些顶尖大族,对于政治大多趋于中立,既不支持刘表自立,也不支持他归附朝廷,选择了中庸之道。

不是他们没有立场,也不是他们不想归附朝廷,而是他们很清楚刘表是什么态度。

他们处于荆州上层,太了解刘表想要割据自立的心思。

而自己在刘表治下,以他们这些顶尖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明确支持曹操,要求刘表归附的话,那刘表也不介意掏出自己的屠刀,让荆州少几个世家。

所以最近沉晨在荆州因为力主抗曹而声名鹊起的时候,各大顶级世家倒是一片风平浪静。

包括蔡冒蒯越这两个一心向曹的,都没什么动静,甚至他们二人也此时也不敢在刘表面前表现得那么明显,最近这几日还夸赞沉晨,说刘表治下又出了一位少年奇才。

但那些中小家族和从北方逃过来的名士大儒可不管这些。

根据史书记载,由于刘表阴结袁绍,导致中下级官员和大量名士大儒反对的浪潮此起彼伏,为此大量中下层官员离职,不少大儒名士批评刘表。

这其中就有大儒王俊。

当初刘表阴结袁绍的时候,他是第一个上表反对的,说“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

意思是曹操乃是一位雄主,能够成就像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霸业,现在他就在你身边,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和袁绍结盟,而不归附朝廷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王俊其实跟曹操是朋友,早年袁绍袁术的嫡母死了,归葬汝南,当时参加丧事的人达到了三万,曹操和王俊也在现场。

在举行丧事的时候,曹操对王俊说,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而祸乱天下为首的两个,就是袁绍和袁术,如果想要拯救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如先诛杀这两个人,这样就能够平息大乱。

王俊就对曹操说,要是按你的意思,那拯救天下的人,非你莫属了。

两个人就对视一笑。

由此可见,王俊是非常欣赏曹操的,说他有济世之才。

因此听说沉晨大败曹操,作为曹操的推崇者,王俊自然很不高兴,得知沉晨打算开书院育人,为避免他宣传抗曹的糟粕思想,就派弟子胡尚和文夏前来破坏。

结果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两个学生连上去辩论的勇气都没有,让他很失颜面。

邔县,王俊居所。

听完了两个学生的报告,已经年近六十的王俊眉头紧皱。

历史上他再过两年会迁居武陵,并最终在武陵老死,就是因为刘表于官渡之战表现让他很是失望,他看出了刘表想割据的心思,所以才南下去长沙依附于忠诚朝廷的长沙太守张羡。

现在他们这些人是非常厌恶荆州抗曹的声音,只是他们劝不动刘表,所以才想着打压沉晨,却是没有想到连一个十二岁小孩都搞不定。

不过听两个学生的说法,这沉晨确实有点水平,七经各典故经义都非常明了,令人赞叹。

“你们先出去吧。”

王俊挥挥手,让两个学生先离开。

胡尚和文夏就出了厅堂。

厅内其实不止王俊,还有名士颖容、名士隗禧、名士李俨、名士和洽等人。

他们跟王俊的立场一样,基本上是刘协在哪,他们就支持哪里,只不过是北方实在太乱,朝不保夕,这才依附刘表暂时避祸,但他们的心还是向着朝廷。

现在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志,眼看曹操奉迎天子,帮天子讨伐四方贼寇,这些人容不得荆州有人反对曹操,撺掇刘表自立。

等胡尚和文夏离开之后,王俊环顾一周,说道:“诸位怎么看?”

颖容苦笑道:“这个少年人确实很有本事,不仅击败了曹公,就连经文亦是极佳,难怪宋仲子说他的经义已经超过了他,看来宋仲子也是因为说不过他,才让他下山离开岘山书院的。”

“是啊。”

隗禧感叹道:“才十二岁就已经如此大才,长大了还得了?可惜了,曹公当初也是湖涂,为什么要屠徐州呢?还杀了这沉晨的家人,结下深仇。若不是这样的话,何至于如此,他能为朝廷效力,恐怕也是济世之才呀。”

王俊摇摇头道:“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曹公与沉晨结下死仇已经是事实,他打着复仇的名义对抗曹公,就是对抗朝廷,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难道诸位真要看我大汉四分五裂吗?”

“其实这小郎没什么,我怕的是刘景升......”

和洽沉吟道:“刘表乃昏聩之主,观其言行,怕是有割据河山之意,将来袁绍与曹公必有一战,我怕他在会从中渔利,如果真是这样,恐怕我们又要继续往南迁移,去武陵之地了。”

李俨叹息道:“刘景升阴结袁绍,难道大家还看不出来吗?若他真的心向朝廷,在天子罹难的时候,早该带兵勤王了,这沉晨背后,怕是有他在指使。”

“唉。”

几个人都纷纷哀叹。

其实跟大部分世家主要以家族利益为主,是想去许昌入朝为官,延续家族权益不同。

当时还是有很多大儒名士是心向汉室的,他们也不是为了求名利,只是希望江山稳固,汉室能够重新一统罢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融,刘协回关东的时候,一道诏书就把孔融召到了许昌。

刚开始孔融非常欣赏曹操,以为他是一位能复兴汉室的霍光。

结果接触之后,越看越不对劲,这才态度大变。

而态度的转折点就是衣带诏事件,在那之前,孔融对曹操的态度是很友好的。

推荐阅读: 以为自己是女人的男人 [网配]原来大神是个受 重生之兄有弟攻 不要不要放开我 这坑爹的人参 大着肚子奔小康 修仙道之——躲不掉的孽缘 不能动 运动裤下的秘密 尘慾香,夜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