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马肯森的22万人已经机动到了俄军主力的侧翼;但他们没有停下来,反而向俄军的后方行进。
而奥第三集团军也向桑博尔(德涅斯特河上游、普热梅希尔以南30公里)进军,企图牵制住俄军兵力。
主持正面进攻的奥第一、四集团军共45万人,他们磨刀霍霍,随时准备解围要塞。
为了保证各支部队能够得到充分的恢复,于是把奥第二集团军肢解了。
它被拆成各个师/旅级部队,其中的22万人则被转移到其他部队中。至于它的总司令——埃利莫利将军,自然是不敢挑战此时库斯特如日中天的权威,只得向高层告状。
奥匈高层对库斯特私自撤销编制很不满,但此刻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他的官员朋友们为他辩护,甚至义正严词地要求高层把第二集团军的指挥权完全交给库斯特。
高层拒绝了这种无理的要求。可库斯特的好基友威尔托克却反守为攻,步步紧逼,并威胁他们不妥协就会把这事公之于众。
得益于之前王室的宣传,库斯特在人民群众的声望是所有奥匈军官中最高的,此刻把事情怼到人民大众去,他们肯定会失败。
那些贵族虽有些烦恼,但是干扰不到看着前线战报满脸兴奋的弗朗茨;对于他来说,只要不危害到他的统治,哪个有能力的人来当大臣都无所谓,所以也就不会干涉他们的谈话了。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帝国议会不再散播对库斯特不利的谣言;以威尔托克为首的库斯特拥护者也不再提出任何要求,并不会把这次的讨论话题公开。
帝国内部的政治纷争虽很有意思,可远处的库斯特却因战事的急迫而愁眉苦脸。
奥军在中部部署了24万人、南翼12万人深入俄国侧翼、还有几万人作为预备队使用。
与之相对应的,俄国则分别部署了28万、14万人来防御。
可按道理说,他们应该有70多万人的,可他为什么只看到了40多万人?
当然,这不是因为俄军有什么高超的战略,仅仅是马肯森的军队到了他们的后方,便把这30万人部署到了那。
但此刻库斯特没有什么准确情报,他甚至都不知道马肯森现在到底在哪,但却知道俄军的具体部署。
这让他误以为德国人想要单独行动,自己也就不敢有什么动作,生怕被俄国人发现。
可为了应付上级,他不得不让小股部队袭扰俄军并尝试渗透进去,好为接下来的攻势奠定基础。
1915年1月1日凌晨,不讲武德的德国人在马肯森的率领下,向着普热梅希尔发起突袭。
不愧是德国作战的风格,这场攻势充满了意外与惊喜。
库斯特刚一起床,就得知了东面的俄军有崩溃的迹象,并不断向后撤。
虽然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让军队发起全线进攻。
奥匈的小股部队见缝插针——这是库斯特所钟爱的战术。他只要见到没有人驻防的地区,总会手痒地派出几支部队前去占领。
这可能有被伏击的威胁,但是如果敢于扩大战果,那么敌军就很有可能被分割开,给包围创造机会。
而且这是在战略层面上,所指挥的最小单位都是师一级别的;一个师能完全歼灭另一个师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出库斯特的预料,奥军几个先锋师进驻俄军阵地后,并没有立即遭到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