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里安是一位专业影评人,本职工作是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文理学院电影学的副教授,同时也为博尔德周刊的国际电影系列板块做报道撰写评论文章。
作为专业影评人,网飞会员是必须要有的,虽然多里安评论的大部分电影都能在院线看到,而他一般也会在电影院观看完电影后再做影评,毕竟他本身也是一个影院电影的原教旨主义者,对于一些流媒体鼓吹的“影院将死”的言论是极其反感的,但现实是很多国外影片在美国影院是看不到的,而他的专栏是国际电影报道。
要知道北美院线一年上映的影片大概在600至700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好莱坞电影,国外电影占比很少,毕竟好莱坞一年就起码生产七百多部电影,自家电影都排不完。
而且好莱坞作为全世界目前唯一的电影工业,对于他国电影产业拥有碾压式的优势,国外电影想在北美市场分一杯羹很不容易,尤其是商业电影领域。
但国外电影,欧洲、南美与东亚其实不乏佳片,大部分影片都无法在北美院线与观众见面,顶多是以录像带的形式进入北美观众的视线,但随着网飞在全球的扩张,北美以外地区的电影在这里也能得到更多的曝光度了,从这个角度看,多里安对网飞的态度就有些又爱又恨了,网飞叫嚣的终结影院的妄想先搁一边,对于国际电影之间的交流还是有贡献的。
网飞此时是有北美以外地区电视节目板块的,其中西班牙语影视剧是单独的一个板块,其他地区电影都是其他。
多里安动作很熟悉的点进其他地区,就看到首页电影海报下面的一排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孔。
一颗拖着银色尾巴的彗星划过静谧的夜空。
The Night of the Comet
如果直接译作中文的话就是彗星之夜。
《彗星来的那一夜》的英文名字是陈景行早就定好的,当然没有用原版的Coherence,这个名字是原版导演坚持使用的,本位面陈景行和网飞脑子被烧掉了才会用这个名字,本来华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力十几年来持续式微,你还把电影名字起成Coherence,那是彻底不想让人看你的电影了。
“还是部华国电影?”
在多里安的印象中网飞还没有华国的影视剧,很可能这部电影是第一部在网飞上线的华国影视作品。
作为专业影评人,还是博尔德周刊国际电影系列报道专栏的作者,多里安对华国电影并不陌生,华国第五代导演曾经在国际影坛比较活跃,也有不少电影获得了国际知名奖项的认可,此外华国的武侠和动作片也曾在商业电影领域有过较大的影响力。
但最近十年,多里安看过的华国电影就少了很多,他并不是华国电影行业的研究者,其主要研究领域还是欧洲电影与拉美电影,所以对华国电影这几年来“隐身”的原因不甚了解,也没有深究过,毕竟即便在华国电影商业影响力最大的时候他也不是武侠电影迷,对于武侠潮流在全世界的没落是漠不关心的。
但多里安本身对华国是没有偏见的,他甚至是一个反东方主义者,曾经武侠电影在北美掀起了一阵热潮的时候,他就公开评论过对某部武侠电影的追捧是不适当的,是过头的,是严重过誉的,是东方主义凝视的结果。
多里安能成为烂番茄认可的专业影评人,评论海外电影的权威,就在于他身上很少有东方主义及对其他文化的猎奇欣赏视角。
当剧情开始推进,略微摇晃的镜头,房间里几人的闲聊让多里安频频点头,这是一部伪纪录片风潮下的作品,虽然这种风格在网飞不稀奇,但北美以外的电影采用这种拍摄风格还是让多里安感觉有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