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国换下白起,其实就是放个烟雾弹,为的就是麻痹赵国。
就在赵括倾注全部的精力整顿赵军将廉颇的将领换成自己亲信的时候,白起在秦王的密令下悄然间来到了空仓岭秦军大营。
这座大营,原本是几个月前的廉颇建造,秦军击退廉颇之后占领了空仓岭,顺着山势依照廉颇留下来的防御阵地修筑成了更为坚固的秦军壁垒。
白起秘密进入军营掌握军权,王龁降职为副将,立即摊开地形图将近几个月来秦赵两军对峙的形势一五一十禀告给白起。
七月底,天气正热,可王龁却感觉周围的空气异常的冷,年轻的王龁在白起面前甚至有些不甘抬头与这位老将对视,白起骨子里透出的杀气让王龁心悸。
战国时代,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频频出兵进攻山东六国,从六国纷争到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军历代将军率军出征无数次征战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杀了六国二百余万人,可白起一人就杀了不下一百万!
因此,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既是秦人心中的战神,同时又是六国人口中的‘人屠’。
人屠出山,必是流血千里。
白起是秘密来到秦军大营的,原因也很简单的,他的名气实在是太大,如果一旦让赵括知道秦军主将已经由年轻的王龁换成白起,赵括必定投鼠忌器不敢出军应战,只有让赵括依旧以为秦军的将领是王龁,赵括才有出战秦军的胆量。
白起要么不来,既然他来了,那就必须要打一场大胜仗,既然是大胜仗,那就必须全歼赵军。
自古以来,最难打的战就是歼灭战,战场上歼灭对手永远比击败对手要困难的多。
击败对手最好的例子就是前几个月王龁击败廉颇,空仓岭一战王龁打败了廉颇,占领了赵军修筑的壁垒,可廉颇退到丹朱岭重修壁垒,赵军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因此,要想彻底击垮赵军,就必须打一场彻底的歼灭战。
歼灭战,那就意味着要将敌人团团围住,秦军必须要将铁笼子一样困住赵军才有可能将其全歼。
白起熟读兵法,自然知道歼灭战的难处在哪里,《孙子兵法》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想滴水不漏的围住敌人需要用十倍的兵力才能做到。
十倍?这是什么概念?
赵军前前后后加起来大约有四十五万左右,要是按照《孙子兵法》的论述,要想围住四十五万赵军,秦军至少要用四百五十万的兵力!
四百五十万?开什么玩笑?战国后期的中国,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两千万,秦国全国上下人口也不会超过五百万,去掉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秦军根本不能有四百五十万人的部队。
空仓岭壁垒中秦军的人数此时也已达到四五十万左右,或许比赵军多一些,但也多不了多少,五十万的秦军或许可以击败赵军,但若是说将赵军团团围住甚至全部歼灭的话在兵法上来说是不可行的。
但是,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白起是懂的,所以他赢了。可惜的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却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输了,输的一败涂地。
白起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身经百战屡战屡胜的他清楚的知道《孙子兵法》其实是一部战争理论书,理论都讲大道理,但不联系实际的理论就是扯犊子,《孙子兵法》说的‘十则围之’不过是理想状态,其实在战场上并不真的需要十倍的兵力去围堵敌人,只需要将敌人驱赶到一个狭小的地带并且封锁住周围交通要道,敌人只要逃不出去,不用十倍的兵力也可以打一场正儿八经的歼灭战。
白起摊开长平地形图,冷静指向地图一个位置:此处,便是赵军的葬身之地!
王龁抬头去看,将军指的地方是赵军和秦军中间的一处位置。
当时,秦军在西,赵军在东,秦军驻扎空仓岭,赵军驻扎丹朱岭。
空仓岭和丹朱岭之间有一条湍急的河流,这条河名叫丹河。
白起将军指的位置,正是丹河西岸靠近秦军壁垒的河谷区域,白起之意,就是在河谷之中围歼赵军。
王龁稍作思考,面有难色:将军,可那赵军一直坚守壁垒龟缩不出,这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