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
大洋帝国北美第二军出兵一周之后,美军遭遇沉重打击,包围圈中美第四集团军剩余的4.22万名官兵向大洋帝国军队投降,丹佛沦陷。
随即,又传来惊人消息;
美第4集团军司令埃德-奥利维尔上将反正,亲自担任密西根独立军总司令,而这在坚持抵抗的米国内引起巨大波澜,引燃了处处烽火,对米国抵抗力量造成很大影响。
一时间
赞成投降的言论和喊打喊杀的声音争论不休,双方甚至为此大打出手,引起了众多的城市暴动和巨大的社会动荡。
而丹佛传来的胜利消息,极大的鼓舞了北方前线的日军主力部队,通过公路输送上来的少量武器弹药和兵力,更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让北线日军在美军的连番狂攻之下,苦苦支撑了下来。
在铁路没有修通之前,日南方兵团只能步行开进,日夜兼程的前往芝加哥前线增援。
前行130余公里,抵达拉勒米以后,日军可以从这里乘坐火车,向东一直经过奥马哈,达文波特,最终抵达芝加哥前线。
打通了南北大动脉(丹佛以北百余公里的铁路暂未恢复),这让日军有能力向北方前线投入援兵,达到每天1.1~1.3万人规模,重新稳固了芝加哥战线。
而大洋帝国北美第二军则继续留在丹佛,不紧不慢的收编密歇根独立军,等待铁路重新开通的那一天。
按照预计;
大约还有五周的时间紧急抢修,可以恢复受损百余公里长铁路线,恢复铁路大动脉的运输能力。
从丹佛到芝加哥距离1600余公里,帝国重装部队没有铁路线输送,单凭装甲机动压根儿不可能。
坦克每一个摩托小时都非常宝贵,如果自己开过去,那整个303坦克师也就干报废了,第二军装备的大量自行火炮,陆军重炮,轮履战车等等武器,都要依赖铁路或公路输送。
那有人会问?
北美第二军不能自行装甲机动到丹佛以北130余公里的拉勒米镇吗?
回答是,不能。
来的时候因为战况紧急,所以303装甲师进行近230公里长途装甲机动(包括作战),就这……一路上都干瘫了二十几台坦克装甲车,比战斗中损失多的多。
其中有7台坦克车直接把发动机干报废了,损失可不小。
反正日军增援兵力上去了,北方芝加哥战线稳住了,先让美日两国打着呗,实力互相消耗一番,又着什么急呀!
丹佛城内
“纳尼,贵军只出动了第二军,再没有其他的部队了?”头山满大将的嘴里能塞进一个鸭蛋,吃惊的问道。
马昌中将皱了下眉头,反问一句;“难道还不够吗?”
头山满大将;“……”
一众日军将官;“……”
天照大神啊!
从现在的战场情形来看确实够了,但那是什么情况?
扶桑国扶持的傀儡政府亚里桑那共和国进行了极限动员,前后征募超过117万预备役军人,加上北美派遣军29.3万人,这就是147万军队。
两个多月的苦战下来,日军两条战线上伤亡总计45万余人,剩下的兵力也就是100万出点头,这其中还有近半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老兵。
在美军占据优势期间,对丹佛及五大湖周边地区的日裔移民实施了有组织的疯狂屠戮,以报复倭寇犯下的累累血债。
遇害日裔移民具体数字难以详尽统计,有说30万到40万,有说只有10多万,有说更多,甚至高达60万都有,没有准确的数字。
直接结果就是日占区人口急剧缩减,从380余万减少到280余万,而如今,残酷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伤亡必将进一步增加。
在大洋帝国悍然插手北美战局之后,位于芝加哥战线上美军更加不计代价的疯狂攻击,试图率先击败北线日军主力,强行扭转战场被动局面,这令战场演绎的更加残酷血腥。
北线日军主力原本拥有61万人的雄厚兵力,但是在百万美军不惜代价的攻击下,两个月下来整体伤亡超过一半,弹药几乎消耗殆尽。
在帝国军队联合日军占领丹佛后,北方日军主力只剩下不足27万人,死伤枕籍,形势岌岌可危,由于弹药供应不上,曾经数次发起了万人规模的白刃反击。
若非看到胜利的希望,北线日军主力早就崩溃了。
幸亏帝国军队实施了大规模空投,给日军送去了急需的几百吨弹药,这才稳住了战场局面。
然后,南方军团日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终于让北线战场缓口气下来,顶住了美军的猛攻,苦苦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