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datu360.com
字:
关灯 护眼
达达书屋 > 宋耻 > 瓜分世界(20)
推荐阅读:

瓜分世界(20)

大燕帝国不断呼吁和平,并拉拢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呼吁欧洲人保持理智。

南洲宋国和东洲汉国也是这种态度,三大东方帝国已经达成共识,不支持欧洲战争,不让欧洲战争将自己卷进去,这些欧洲人太疯了。

三大帝国也有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反德意志帝国。因为这个帝国没收的外国资产中,主要就是东洲汉国商人的投资。而且欠的钱他们还没还完,还表示不会再还了,这样的流氓国家,三大帝国怎么可能支持。

在法国内战中,也比较偏向法国皇帝一方。因为工人实在是太不理智了,带着美好愿望造成的破坏,比堕落的拜金主义还严重,在法国这样的土地上,竟然还发生了饿死人的饥荒情况。

法国工人控制了北方工业地区之后,没收了一切资产,但经营的很不好。农场生产大规模下降,工厂除了少数兵工厂在为军队生产之外,其他工厂也大都停工。年轻工人大量加入军队,跟邪恶的皇帝军队血腥厮杀。德意志帝国入侵之后,他们也跟德意志人厮杀,跟西班牙干涉军厮杀。

法国工人的热情全部投入了杀戮之中,他们的领袖乐观的认为,只要打败敌人,他们就能建立起一个完全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

但这个理想主义的国家,在坚持了四年之后,还是被邪恶势力联合绞杀了。

当工人们还只能拿着落后武器,少量新式金属子弹步枪,以及大量老实线膛步枪的情况下,他的敌人已经用上了机枪,还用飞机轰炸他们的阵地,这是一场完全不公平的战争。

法兰西帝国皇帝重回巴黎,但国土大量被西班牙和德意志占领,开始通过谈判收回土地的过程。西班牙人很快将占领下的波尔多等地移交给法国。跟德意志帝国的谈判,则一波三折,双方在莱茵兰地区有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许多地方很难说清是法语区还是德语区。最终法国人收回了佛兰德法语区,但卢森堡、洛林公国和阿尔萨斯交给德意志帝国,士瓦本公国也全部归还德意志帝国。

法兰西主要领土依然保持完整,但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整个欧洲都不在认为法国还是一个强国,但法兰西海外领地还在。法国人自己还将自己视作一个世界帝国。只是这个世界帝国如今太过老迈,本土人口经过这一番折腾,下降到了五千万,整整一千万生命被消耗,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法兰西政府试图重启法国工业,到处都需要人力,于是大量北非领土上的劳动力被引入法国,法国开始了非洲化进程。来自北非的殖民地人口,带来了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但也解了法国的燃眉之急。

在法兰西帝国高关税保护下,大量法国工厂重新恢复生产,他们有一个庞大的本土和殖民地组成的市场,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上到飞机,下到棉布的所有工业产品。法兰西帝国皇帝在北非期间,大量法国本土经营来到北非,也对北非的开发极为有利。大量被工人赶出工厂的工厂主,带来了资本和经验,他们在北非建立了一系列工厂,主要是轻工业,发展起了一定规模的棉纺织工业,在这里开辟了数百万亩棉花种植园。还发现并开发了北非的石油资源。

此时世界经济危机依然没有结束,这是一场绵延了五年的大危机,各国再次互相关闭过境,不许别国商品入境。连东亚三帝国,都开始再次互相封锁。东洲汉国这个喜欢大量出口和大量进口的国家,也搞起了关税壁垒。全世界主权国家都成了一座座经济孤岛,只有少数经济学家还在呼吁自由贸易。

复杂的局势发展,让一些矛盾消失了,比如过去频繁出现的贸易争端,现在没有贸易也就没有争端了;一些矛盾激化了,大家都在抢占经济势力范围,已经进入白热化,间接的刺激各国不断寻找盟友,排斥其他对手;一些矛盾则长期存在,也找不到解决办法,比如英国和大燕帝国争夺南非的行为。

这场南非黄金争夺战,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之久。但双方谁都无法占据优势,英国人对黄金的渴望程度,远高于大燕帝国,因此对南非的重视程度更高。大燕帝国拥有世界几大产金区的大多数控制权,因此对于南非黄金更多是以价值来看待,而英国人控制的金矿极少,往往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待,认为南非金矿事关英镑金本位地位和金融安全。这就如同猎狗和兔子一样,双方对追逐的看法完全不同,一个只是为了食物,可有可无,一个去是为了生命,必不可少。

大燕帝国重视不够,就不愿意为了金矿而采取极端手段,大英帝国国力不足,就不敢于为了金矿而跟大燕帝国开战。因此双方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竞争,只是天平始终朝向实力雄厚的大燕帝国一边倾斜。

英国来到南非之前,大燕帝国在这一带已经经营了百年。跟当地的科伊桑人关系密切,曾长期帮助这些部族抵抗北方班图人的入侵。最后大燕豪商直接控制了津巴布韦的金矿后,班图人大迁移在东非被遏制了。科伊桑人可以安心在南非生活。因此许多部族跟大燕帝国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跟南角宋商保持着百年友好,这种长期接触的状态,让许多部落都在一定程度上汉化。虽然长着黑色的皮肤,但许多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一些宋国慈善人士还在这里兴办了学校。

英国人到来后,哪怕修建了铁路,依然无法抵消这种优势。由于大燕帝国的制衡,英国政府无法直接军事控制南非,也没有移民能力和意愿,双方主要围绕金矿区渗透。同时暗中支持黑人部落骚扰攻击对方的交通线。

大燕帝国优势越来越大,尤其是八年欧战期间,南角城成为南非黄金唯一的集散地,英国人从西非奥兰治河口修建的铁路,甚至长期无法稳定开通,动辄就被土著居民破坏。

战后英国人卷土重来,却很难扭转劣势。在金矿区,一个附近的非洲部落控制了这里,声称对这里的主权。大燕黄金商人给了该部落大量好处,得以在这里安心采矿,英国人控制的矿区,却长期遭受黑人部落的破坏。战后英国政府陷入财政枯竭状态,更加渴望黄金,直接派兵击败了这个部落。但引起了大燕帝国的不满,双方进行交涉后,最终达成协议,谁都不控制金矿区,金矿属于当地人的金矿。

两强相争之下,黑人部族奇迹般的保住了自己的权力。英国人也不得不给黑人分红。争夺黄金还在继续,但更多是商业性的,双方矿业公司都在寻找更好的矿脉,投入更多的采矿设备。

南非超级金矿的产能很快就超过了世界其他采金区,英国人得到源源不断黄金的流入,英镑信用勉强得到维护。

经济危机持续到第六年,开始有一些国家走出危机状态。南洲宋国率先开始恢复增长,大量中小企业破产之后,在主要消费品行业,形成了大量垄断公司。南洲的榨糖、纺织、冶金、造船和航运也都出现了垄断企业,但大量家族企业还是熬了过来,再次恢复活力。

宋燕之间的贸易关系,经过几年冷战之后,也打破了僵局。主要是宋国人习惯让步,文人士大夫把忍让看做智慧。他们接受了大燕帝国的一些不平等贸易条款,比如免除了绝大多数大燕帝国商品关税。大燕帝国则依赖宋国的航运,没有宋国运输公司参与,大燕帝国海外运输连本国内部贸易都难以维持。另外大燕帝国还在向宋国主要商品征税,包括优势的冶金业和造船业,借此保护了本国工业。

东洲汉国则不接受这些霸王条款,大燕帝国向东洲钢铁征收超额关税,他们就向大燕帝国机电产品征收同等关税,两国贸易战让双方再次回到以前的状态,只有少量奢侈品和高价值产品能付得起关税,其他商品不是被第三国抢占市场,就是被替代品取代。

宋国之后,大燕帝国也再次恢复增长。因为大燕帝国拥有最广阔的经济腹地,除了本国庞大的市场之外,还控制着海外的印度、三佛齐、蒲甘王朝、高棉帝国等经济体,向这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渐渐度过了经济危机。

大燕帝国危机结束之后,许多国家也就跟着恢复了生机。虽然他们还是无法进入大燕帝国广袤的市场,但是无形的资本却不会受关税影响。许多国家可以再次从大燕帝国市场上借道廉价资金了,对于一些后发国家来说,发展成本大幅度降低了。

对大燕帝国来说,这其实是资本输出和金融服务业,来自海外的资本盈余和服务收益,已经远超商品出口。金融集团长期游说下,政府也觉得本国经济应该能承担一定数量的海外商品冲击,恢复贸易对谁都有好处。

大燕帝国开始着手组建一个新的关税同盟,首先跟宋国和汉国协商,这是大燕帝国最无法忽视的海外经济势力。

大宋做出最大让步,全面免除其他两国进口关税。大燕帝国和东洲汉国则有所保留,都有权力对本国工业进行保护,但规定税率都不能超过百分之十。百分之十的税率,一定意义上已经达到了自由贸易的标准。因此三国贸易再次启动,各国工业普遍增长,只是对经济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此时三国已经普遍进入了服务业时代,工业重要性对各国经济都已经降低了。而服务业,在之前就保持的较为畅通,金融和航运收到的打击并不大。

三国逐步增长,许多小国开始受益。因为一些国家也被邀请加入关税条约,对外贸易对东亚三大帝国这种上亿人口规模的发达经济体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但对一些小国影响极大,因为大国几乎没怎么增加的出口量,对一些小国来说可能就是翻番的概念。

高丽、倭国迅速恢复,并快速扩张起来。西辽帝国也通过出口石油,经济开始强劲增长。

印度黑女真帝国的工业化也步入了快车道。这个国家,前些年经历了一场大范围农民起义,皇帝一度出逃。在大燕帝国的支持下,才没有像以前的伽色尼帝国、奴隶帝国一样改朝换代。

这个国家的工业,在欧战期间也大幅增长,棉纺织工业等优势工业几经波折终于完成了工业化。其他产业也发展起来。但内部凝聚力依然松散,回教、印度教、耆那教等几大宗教和十几个派系,以及数以百计的语言和民族,将内部割裂成许多不同认同的团体。

这些宗教相互竞争中不断发展,也出现了适应现代文明的改革。还因为跟大燕帝国接触,沾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这些宗教都从事金融业,是印度金融业的主力军。在社会中下层,这些宗教起到的组织力,比政府更大。

步履蹒跚的印度快速发展,对世界增长贡献意义很大。而且如今他们也能够自保,拥有了新式武器和军队,现代武器抹平了个人作用,人力优势变得更重要,印度政府有勇气向英法说不,所以欧战期间,他们大幅度提高了关税,保护本国工业。战后,英法也无法重新迫使印度签订不平等条约,自由竞争之下,工业革命前他们的商品都无法进入印度,现在就更不可能了。

印度人进口的主要是机械产品,主要是大燕帝国和宋国提供。

在印度基本上完成工业化,工业生产超过农业成为最大经济部门之后,大燕帝国建立的关税体系,已经容纳了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人口。其中高丽、日本都已经是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国家,西辽人口也达到了三千万。印度人口三亿多,大燕帝国则有六亿人口,东洲汉国和南洲宋国人口也都奔向了一亿五千万,关税同盟的工业化人口高达十亿。

人类世界,首次开始在一个十亿规模的基础上爆发协作分工效应,经济不增长才怪了。

但欧洲国家大都拒绝加入关税条约,主要障碍是英法两国,两国很希望出口,但不希望进口,尤其是法国,不希望别国商品进入他们的殖民地,提出法国本土可以降低税率,本土有庞大工业体系自保,但殖民地没有,殖民地是他们本土的保留地。

德意志帝国则根本没被邀请,不把债务还了,把非法没收的外国财产归还,他们是不可能被外界接受的。

就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走上正轨,欧洲随着法国的恢复,也开始步入增长的情况下,战争再次爆发。

这一次,是德意志帝国入侵了东欧。入侵的理由还是民族问题,因为斯拉夫人破坏德意志人族群。

情况也属实,因为基辅罗斯帝国也是一个种族主义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在种族仇杀中建立起来的,极其排外,跟德意志帝国是一丘之貉。在基辅罗斯帝国西部,一些躲过仇杀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存活下来,但长期被排挤。

在过去的波兰、波西米亚和基辅罗斯之间,有一个叫做鲁塞尼亚的公国,生活着波兰、德意志和斯拉夫人。经过多次清洗之后,斯拉夫人占主要比例,但波兰和德意志人相加达到四成左右。

这里经常会有民族冲突,终于再一次激烈的族群械斗之后,德意志帝国出兵了,要求将德意志和波兰聚居区割让给德意志帝国,遭到了基辅罗斯帝国的拒绝,战争就此爆发。

但真正的原因,则是方方面面的。经济冲突是主要愿意之一,德意志帝国这几年工业恢复的不错,技术和产量同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海外市场还不如以前。农业则持续凋敝,不得不进口大量农产品,而东欧是主要进口地。可是德意志帝国进口了大量基辅罗斯帝国农产品,基辅罗斯帝国却不从德意志进口工业品。

德意志帝国一直希望跟基辅罗斯帝国签订排他性贸易条约,要求对方进口自己的工业品,而德意志帝国则大量进口对方的农产品。但基辅罗斯帝国不接受,他们向德意志帝国出口农产品换来的外汇,转手从法国进口拖拉机,基辅罗斯帝国农业生产越来越机械化,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大量斯拉夫企业家在高关税保护下,建立起了棉纺织工业和冶金工业,丰富的资源还能大量向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煤铁资源的法国出口。

英国则大量向基辅罗斯帝国输出资本,该国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中,英国资本占了一半。

军事上,基辅罗斯帝国也跟英国同盟,并且跟法国走的很近,只是法国不想再次战争,所以法兰西帝国如今执行的是不结盟主义。

因为欧洲的法国不参与任何军事同盟,导致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独霸一方,跟南欧大量小国签订了带有保护性质的条约,塞尔维亚、波斯尼亚这些国家都依附于德意志帝国,是德意志帝国工业品的保留地。

推荐阅读: